

这个场景在左手边的位置是一个窗户,所以画面的光基本都是靠室外的光线透过窗户打到人物上的,所以我让模特摆POSE的时候基本面部都是面对窗户的。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室外的光线已经不足以给人物补光。所以我让模特拿起蜡烛道具,靠近面部,因为本身会发光,所以面部的光线基本就是靠蜡烛来补的;而周围的环境光就基本是靠圣诞树上的小彩灯来补的。蜡烛的光比较强,小彩灯的光比较弱,这种光比刚好能够突出主体的同时环境也不至于死黑。

拍摄这张的时候人物所在的环境基本没光,人物面部的光全靠烟花来补。所以户外拍摄可以适当准备一些发光的道具来配合模特的摆姿。

这张拍摄的时候我选择让模特躺下来的原因是,在上方有一盏路灯,路灯可以给人物补光。所以在指导动作的时候,要考虑到光源。在这里,要么可以让模特坐着,让她抬起头,这样整个面都是亮的;要么像画面那样躺着,就可以形成一个测光,更加能够突出人物的立体感。所以户外拍摄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周围的环境光线。

举个例子,像这张照片,拍摄时,把光圈调到最大,焦点是对在人物的眼睛上的,因为圣诞树上的小彩灯和人物有距离而且是比较靠近镜头的,根据景深的原理可以虚化成光斑。另外我还在镜头前加了一块玻璃,目的是使画面看起来更像摄影师是透过玻璃窗户往里拍摄的效果,也能增加画面的朦胧感。

后期修图分析:原片分析:前期拍摄时我的想法是让帐篷的窗框来做前景,后期再加点飘雪的效果,营造一种户外在下雪,女孩在室内取暖的一种冬日圣诞的环境氛围。所以我让模特躲到帐篷里面,但是光线不足,所以就只能像上面说的,靠蜡烛的光线来补足了。

raw的解析,具体细节调整如下图,目的是为力还原照片的细节。色温的调整要注意还原一下人物皮肤的颜色,因为蜡烛的影响使人物皮肤偏黄,所以可以适当加点蓝。清晰度适当降低一点可以柔化画面。

这张图色调上没有太多繁琐的步骤,第一步拉了一条“S”型的曲线,加大图片的反差。然后在高光处往下拉了一点,目的是让高光泛出奶油般的白色,不至于太过的溢出。

色彩平衡的高光调整:细节调整如下图,目的是加强高光的黄色,让整体的环境氛围看起更加温暖,刚才拉高光使高光泛白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在这里可以更加容易使高光上暖色调;

色彩平衡的暗部调整:细节调整如下图,目的是让暗部泛蓝,与高光区域形成一种冷暖对比的色调。

首先百度一张这样的素材,一定要注意的是背景一定要是纯黑的,等下后期的时候非常有用

把雪的素材拉进刚才修改好的图片当中,按“CTRL+T”自由变换使整张素材覆盖照片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选中雪素材的图层,把图层的混合模式改成“滤色”,就可以把黑色的底色过滤掉,剩下白色的雪

但是这样看起来雪不太真实,非常的硬。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对雪进行模糊,具体步骤就是:“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雪初步的效果出来了,但是数值没有必要一样,雪花的模糊效果比较真实就可以了,这个自己要把握好。最后就是做一个动感模糊,模拟雪花飘落的效果,具体步骤:“滤镜—模糊—动感模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角度和距离,角度最好就是-20度左右会比较接近飘雪的方向,距离也不宜过大,不然雪就会被拉长,不真实。